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官网
.

最新信息

·工会换届开新局 凝心聚力促发展——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召开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资助政策(2023年版)
·“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我家三个大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23年上半年英语A级考试圆满结束
·我院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华教杯”教师检验技能竞赛暨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专业微课大赛暨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专业课程思政大赛中再获佳绩
·学院主题教育读书班成员到云南省高校纪律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我院护理学院召开全国在校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座谈会
·凝心聚力,严谨细致——护理学院全国在校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考务会顺利召开
·喜报: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生名单公布!我院这些同学上榜啦!
·喜报!公共学院《医药卫生类体育与健康信息化教程》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

热读排行

·工会换届开新局 凝心聚力促发展——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召开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资助政策(2023年版)
·“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我家三个大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23年上半年英语A级考试圆满结束
·我院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华教杯”教师检验技能竞赛暨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专业微课大赛暨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专业课程思政大赛中再获佳绩
·学院主题教育读书班成员到云南省高校纪律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我院护理学院召开全国在校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座谈会
·凝心聚力,严谨细致——护理学院全国在校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考务会顺利召开
·喜报: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毕业生名单公布!我院这些同学上榜啦!
·喜报!公共学院《医药卫生类体育与健康信息化教程》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田志磊等: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评估报告

来源:云南招生信息资讯网   时间:2022-05-14   浏览:1

作者简介:田志磊,男,教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春寒,女,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助理(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招生难成为中职教育发展困境的集中体现。通过选取东中西部三个代表性省份,考察我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对于区域中职教育发展的影响。整体来看,在豫陕两省,伴随“中央请客,中央买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职教育招生有所好转,但是内部结构的变化并不一致,表现为城市职业教育普遍受益,但是县域职教依然未能普遍好转,一部分欠发达县的职教生源仍在下滑。在浙江,中职教育招生有一定幅度的滑坡,下滑集中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温台地区,以及集中在浙江经济最发达的一类县市。“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资助政策对浙江职教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 键 词:中职学生资助 中职学生流动 GIS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7)11-0027-17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用工荒的出现,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强,在中职教育质量有限、收益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上大学无望的青少年在初中毕业后甚至初中毕业前就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学龄人口的下降、伴随着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和招生竞争而产生的生源流动,更是进一步加重了部分薄弱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招生难,成为中职教育发展困境的集中体现。

基于对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2002-2005年国务院连续召开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逐渐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目标乃至具体政策上达成共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首次决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随后的若干年里,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不断调整、升级,直到今天的“中职免费”,成为国家重振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中重要的一环。

招生规模以及内部结构的变化集中体现了中职教育发展情况。本文重点关注资助政策升级背景下各区域的中职招生情况。全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基于课题组调研所得,对现实中的中职教育供求关系进行剖析,搭建一个简洁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对资助政策的影响进行逻辑推演;第二部分,对中央、浙豫陕三省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沿革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在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中职学生管理数据推断招生、内部结构基本情况,探寻资助政策升级与各省中职教育发展之间的现实联系;第四部分,对浙豫陕三省中职学校分布地图、中职生源流动进行地理呈现,揭示中职免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最后,总结全文。

一、分析框架

(一)居民需求和中职教育供给:逻辑的起点

1.政府供给意愿。分权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中职教育发展的千差万别。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各省甚至连主要的提供者都不一样,有的省份“以县为主”,如浙江;有的省份则是“以市为主”,如河南;有的县市以公办为主,而有的县市则是民办为主。

地方政府的中职教育供给意愿来源于三个不同的因素:上级政府考核、本地产业劳动力需求、居民教育需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2010年中职招生800万、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致相当的目标,地方中职教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普职比1∶1的考核目标,这一考核目标层层下达,成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供给的重要原因。本地产业劳动力需求对于地方职业教育供给的影响则取决于当地的政商关系,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大企业的需求更容易直接影响政府的职业教育供给决策,招商引资项目的用人需求更容易影响政府的职业教育供给决策,本地中小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则较难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具有职业教育需求的居民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居民教育需求一般难以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供给意愿,但是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会通过“用脚投票”机制发挥一定作用。

政府职业教育供给动力并不一样。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本地产业用人需求和居民就业导向的教育需求是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供给的“双驱动”。部分县市甚至出现了能够收取“择校费”、录取分数超过普高的公办中职学校。这样的优质中职学校通常需要和本地产业紧密联系,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上建立起良好声誉,其毕业生主要在本地就业。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县域,大部分中职阶段学生毕业后并不在本地就业而是会流向东部沿海或流向内地大中城市,上级政府考核成为中西部中职教育供给更为主要的原因,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农业县还有中职学校存在的原因。上级政府考核的激励,比如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职业教育强县的评选、普职比1∶1的考核目标,对于河南各县市产生了比较强的激励和约束,在一些县职业教育甚至成为“书记工程”。随着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为了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配套也在改善中,企业需求正在中西部职业教育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管地方政府的中职教育办学意愿来源于何处,都必须吸引学生。而在中职教育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招生竞争十分激烈,招来并留住学生并非易事,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符合居民教育需求的服务。